饲料益生菌发酵的重要性
饲料益生菌是一种能够在动物消化道内生存并繁殖的微生物。它们可以通过增加肠道菌群数量,改善菌群组成来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,增加饲料利用率,降低饲料成本等效果。
饲料益生菌发酵过程
饲料益生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分为前处理、发酵和后处理3个阶段。
前处理阶段
前处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饲料中的抗生素、草药等杂质对益生菌的影响,同时改善培养基环境。
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:高温消毒、辐照、化学消毒等。
发酵阶段
饲料益生菌的发酵过程通常分为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两种方式。
液态发酵
液态发酵主要步骤为:
挑选合适的饲料基质,并在其中加入益生菌菌种。
调整pH值,通常在6.0-7.0范围内。
控制发酵温度,因不同菌种适宜的温度不同,一般在35-42℃之间。
在发酵过程中,要注意氧气和温度的供应,防止过量生长导致发酵失败。
发酵时间一般在12-24小时,可以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速度进行调整。
固态发酵
固态发酵主要步骤为:
挑选合适的饲料基质,通常选择容易发酵的谷类或豆类饲料。
将饲料基质涂上益生菌液,然后进行拌混、压实等处理。
控制发酵温度,一般在25-30℃之间,发酵时间一般在2-3天。
固态发酵还要进行翻堆、喷水等处理,以保持发酵物的湿度和氧气供应。
后处理阶段
发酵完成后,需要经过后处理才能投喂给动物。
常用的后处理方法有:干燥、冷冻、加工等。
发酵过程中注意事项
饲料益生菌发酵过程中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选菌
选取优良的益生菌菌株,以保证发酵质量。
基质选择
基质的挑选直接影响到发酵质量,要选择易于发酵的、含有适量营养成分的饲料作为基质。
控制温度和湿度
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生长,但是要避免过高过低的温度和湿度产生不良影响。
卫生管理
发酵环境及仪器设备要做好卫生消毒,减少杂菌的干扰,以保证发酵质量和安全性。
发酵饲料使用效果
经过发酵处理的饲料益生菌具有良好的利用效果,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,提高力,增强抗能力,同时降低饲料成本。
结语
饲料益生菌的发酵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工作,通过科学的发酵技术,可以应用于动物饲料、生物制品等领域,为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保健作出贡献。